2016年10月4日 星期二

安藝毛利史(第二章/第十九節:石見銀山)




〔十九、石見銀山〕

  時間回溯到弘治二年〈1556年〉防、長攻略期間。三月十八日,正當毛利軍在為攻打大內家的須須萬沼城而頭痛之際,從石見方面傳來邑智郡泉山城城主佐波興連的求救通知,事緣同國的河本溫湯城主小笠原長雄投靠尼子家,並出兵攻打佐波興連。由於泉山城臨近安藝國境,倘若城池陷落,便給予尼子家長驅直進侵入安藝的缺口;正好佐波興連透過同郡的毛利家臣口羽通良〈志道廣良之弟〉向毛利元就表示臣服,元就於是趁此機會,撥出一軍予吉川元春和宍戶隆家前往救援。

  救援泉山城還有另一個目的,就是為了大森銀山這個極為重要的財富來源。大森銀山〈現今島根縣大田市大森町〉歷來由大內家掌管,根據《銀山舊記》記載,大森銀山早在鎌倉時代末期已開始開發,而據《石州銀峰山清水寺天智院緣起》所載,在大永六年〈1526年〉春,由路經該地的博多商人神谷壽禎所發現,並與銅山主三島清右衛門合作發掘。最初神谷壽禎只是將一批批剛出產的銀礦運送到博多販賣,但是由於運送成本高昂,而銀礦質素良莠不齊,若果採掘出來的銀礦石品質低劣,賣不到好價錢,那趟生意便要虧損了。七年之後,即天文二年〈1533年〉,神谷壽禎從博多聘用了宗丹、桂壽兩名技術人員,到銀礦場當地即場熔煉,再行販賣,此舉既大大節省高昂的運送成本,又能確保銀的質素。這宗丹和桂壽,從明國〈一說是朝鮮〉引進了一種叫做「灰吹法」的新技術,並集合大量人力去進行採礦、冶煉,據記載,在當地聚居的礦工有大約一萬三千戶之多,至今當地還留有「唐人屋敷」、「唐人橋」,可以想像得到當時曾有來自明朝的人參與這些工程。

  一般而言,銀的冶煉方法,是將銀礦石熔解,在熔解過程中加入鉛,熔解的銀會跟鉛混合而形成合金〈貴鉛〉,而所謂「灰吹法」,就是利用銀和鉛不同融點的特性,將合金的銀和鉛分隔開來,從而提煉出更高純度的銀。工人們會預先掘一個闊三尺五寸,深一尺三寸的土坑,鋪上灰作為吹床,將貴鉛放在木炭上加熱,並在土坑上方置一樁木以防止鉛被氣化流失掉;由於鉛的融點較低,會先被熔化,並與空氣中的氧產生化學作用,產生稱為二氧化鉛的白色粉末,而仍未被熔化的銀則留在爐上,如此一來就達到抽取高純度銀的目的。

銀山遺跡 龍源寺間步

銀山內部

  大森銀山所帶來的鉅大收入,是稱霸道路上的重要元素,而現在大內家勢弱,尼子家自然想乘虛搶走銀山,毛利家也不會眼睜睜看著銀山落入尼子手中。從安藝通往大森銀山主要有兩條路線:一條從都賀、吾鄉、君谷,另一條由田所、出羽、八色石、河本、祖式。後者的河本一地有小笠原長雄扼守,要打開通往銀山的道路,只有走都賀、吾鄉、君谷一路,而位處吾鄉的佐波興連的來投,正好給予毛利元就一個大好時機。

  從大內義興那一代開始,便已在銀山附近構築防衛工事,包括在仙之山西北面的山吹山築起城砦〈註1〉,以及在西南面的矢瀧山上築城。天文年間銀山曾落入小笠原家和尼子家手中,自此之後銀山數度易主,此時仍屬於大內義長的勢力範圍,由刺賀長信負責守備。吉川元春帶兵直指銀山,招降了刺賀長信和其部將高畠遠言,吉川軍不費一兵一卒,輕而易舉便得到銀山的控制權。另一方面,尼子晴久沒有坐視不理,尤其毛利元就擊敗了陶晴賢,大內家的滅亡指日可待,如果再讓毛利家得到大森銀山,那更是如虎添翼。同年的五月和八月,尼子軍和毛利軍在銀山附近兩度交戰,皆敗北。

  如是者過了兩年,永祿元年〈1558年〉,毛利元就已滅了大內家,正在準備對石見國的攻略。二月,吉川元春率軍進入石見,松尾城主出羽元實、音明城主福屋隆兼投降。同月,尼子方的牛尾幸清、本城常光、小笠原長雄領軍大舉來犯,吉川元春與出羽、福屋兩家聯手將其擊退〈「出羽合戰」〉。此時的石見國,主要國人領主諸如吉見、益田、周布已歸降毛利家,只剩下小笠原長雄依附尼子家,遮斷了毛利軍通往銀山的道路。出羽合戰之後,元就收到來自山吹山城守將刺賀長信的急報,指尼子晴久派遣猛將本城常光〈原屬早年被元就消滅的石見高橋一族〉再度出兵圍攻山吹山,山吹山城雖然易守難攻,但是被包圍的話,一切補給都會被切斷,早晚便會陷落,山吹山被佔領,就等於喪失銀山的控制權,因此元就吩咐元春進駐到吾鄉,在那裡將物資運送到山吹山。另一方面,尼子晴久吩咐小笠原長雄轉攻吾鄉,以切斷吉川軍與山吹山的補給路線,並且孤立吉川軍。為救援山吹山,元春將其家臣二宮俊實、山縣春勝等人編為敢死隊,突破重圍將糧食運送到山吹山,元就亦帶兵萬餘開赴山吹山。大軍駐紮在山吹山附近的大田,並以此作為根據地。七月,得悉尼子大軍一萬八千餘人屯於忍原〈現今島根縣大田市川合町〉,於是派兵擊之,不料遭逢大敗,死傷達數百人。元就輸了一仗,唯有撤退,再圖後進,但是如此一來,山吹山城等於被放棄,守將刺賀長信只好向尼子軍投降,山吹山落入尼子家手中。九月三日,刺賀長信由尼子家大將湯惟宗護送到溫泉津海藏寺,並在那裡切腹自盡。

  為了打開通往銀山的道路,必需先征服小笠原長雄。翌年〈永祿二年,1559年〉二月,元春率千餘騎直指小笠原長雄的溫湯城,一時間未能攻下。五月,毛利元就、隆元、隆景率援軍趕到,小笠原長雄籠城自守,打算等待尼子晴久的援軍,可是毛利軍早已將溫湯城團團圍住,尼子軍不得靠近,苦守至七月,小笠原長雄表示願意開城投降,隆景主張一舉將其殲滅,元就則決定免其一死,但是要沒收其所有領地,改以福屋隆兼領地中的伊田、波積兩地予之,並強制在甘南備山城隱居終老;而領地無故被削減的福屋隆兼,則獲得同國邇摩郡內的地方作為補償,然而此舉令福屋隆兼極為不滿,結果在兩年後〈永祿四年,1561年〉揭起叛旗,此事容後再述。同月,元就再次動員一萬五千人,由降將小笠原長雄引路,攻打由尼子軍猛將本城常光鎮守的山吹山城,由於守城方奮力抵抗,毛利軍久攻不下,恰巧這時候傳來北九州戰略重鎮門司城被大友義鎮佔領的消息--當年元就攻略防、長之時,曾與大友義鎮約定互不侵犯,將大內家領地瓜分,毛利軍佔防、長,大友軍佔大內家在北九州的領地,後來元就違約,趁大友軍兵力分散之時派兵渡海攻佔門司城。此時大友義鎮乘毛利軍攻略石見之隙,奪回門司城,元就聞訊,只得放棄攻擊銀山,馬上撤退回安藝,同時命令隆元和隆景出兵豐前國,再一次將門司城佔領。毛利軍從山吹山撤退途中,在降露坂一地遭到尼子軍追擊,死傷慘重。

  此時毛利家陷於腹背受敵的窘局,前有尼子,後有大友,加上防、長領內不時有大內遺臣或一揆作亂,不能分身應付,因此元就想到借助幕府的力量,拖延敵軍的步伐;另一方面,幕府也希望透過外交行動在地方上樹立威望。同年十一月〈亦有一說為翌年,即永祿三年,1560年〉將軍足利義輝派遣聖護院道增〈註2〉帶著御內書,連同使僧朝山日乘前往安藝進行調停工作,元就則派出竺雲惠心〈曾擔任毛利家菩提寺興禪寺主持,他也是後來擔任外交幕僚活躍於中央政壇的安國寺惠瓊之師〉以及永興寺周端、策雲玄龍等僧侶招待上使。然而元就並非真心求和,停戰只不過是緩兵之計,對元就來說,大森銀山是志在必得,若非大友軍從後擾亂,說不定現在已經佔有銀山了。故此元就對幕府上使採取拖延策略,不作任何答覆,也許是為了等待事情出現變化,假如尼子或者大友先行攻擊毛利,那麼他們將背負違抗幕府命令的罪名,毛利便有出兵的口實,換句話說,在幕府斡旋期間,尼子和大友不能貿然向毛利家發動攻擊,緩解了毛利家兩面受敵的狀況。

  觀乎當時中央政局,正親町天皇踐祚已有三年,可是朝廷由於窮困,一直沒給天皇進行即位儀式。毛利元就特地委託竺雲惠心前往京都,向朝廷獻上四十八貫銀〈相當於錢二千貫文〉和其他御服費用,使朝廷有足夠費用為正親町天皇舉行即位儀式。即位儀式在永祿三年〈1560年〉正月二十七日舉行,朝廷因毛利家獻銀之功,授予元就陸奧守〈從五位上〉之職,另外隆元、元春和隆景都分別獲賜大膳大夫〈從五位下〉、駿河守〈從五位下〉和中務大輔〈從五位下〉之職;數個月後幕府任命隆元為安藝守護,特別准許元就著用「錦直垂」〈註3〉,並將元就父子列為幕府的「相伴眾」〈與將軍相伴陪食的意思,地位如同守護〉。除了元就父子的昇遷之外,就連毛利陣營的國人領主也受到封賞,例如熊谷信直獲得伊豆守、平賀廣相獲賜藏人大夫之職等等。元就進貢給朝廷的銀兩,正是來自大森銀山,應是刺賀長信擔任山吹山城將期間開採所得。永祿五年〈1562年〉毛利元就復得銀山後〈下述〉,更索性將銀山獻給朝廷作為天皇的御料所,定每年納銀百枚〈相當於錢四貫文〉,維持朝廷的收入。因為銀山變成天皇料所〈實際開發權仍在毛利家手上〉,此舉既能斷絕尼子家覬覦銀山的念頭,更贏得了官位和「勤皇」的美名。順帶一提,在整個江戶時期,德川幕府有明令禁止所有藩──尤其是西國的藩──與朝廷直接接觸,以防這些藩鎮挾天皇以抗幕府,然而只有毛利家是江戶三百藩裡唯一一家不在禁令限制之內,可以直接入朝參覲天皇,便是源於元就對朝廷的鉅大貢獻。

  幾乎在同一時間,毛利元就往備中出兵,事緣成羽城主三村家親與猿掛城主穗田元資發生爭執,而遭到後者的攻擊。元就接到三村家親的求援,於是親自率兵進入備中,並在五月攻陷穗田元資的猿掛城,穗田元資投降〈註4〉。毛利家取得猿掛城,以此為根基逐步在備中國擴大勢力,並為將來攻略尼子家作準備。

  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西曆為1561年1月9日〉,尼子晴久暴斃,享年僅四十八歲,由其二十一歲的嫡子義久繼任家督。尼子晴久的死給予毛利元就進攻出雲的好機會,不過就在永祿四年〈1561年〉中,元就開始著手出雲攻略的同時,石見的福屋隆兼卻起兵作亂,九州的大友義鎮亦來勢洶洶進犯門司城,毛利家再次面臨重大的考驗。

[附、石見銀的用途]

  獲得石見銀山,意味著毛利家手握龐大資金來源。當時尚未進入商品經濟時代,西國仍然流行以米和銅錢作為流通貨幣,然而石見銀山的開發代表毛利家的購買力增強,吸引各地商賈進入毛利領地,大手交易。嚴島是主要的白銀貿易集散地,各地商賈在嚴島進行交易,白銀藉著交易向外流通。

  因為白銀價值較高,在民間,貢稅和一般糧食交易不會用上白銀,白銀所肩負的更多是政治任務。

  最常見的政治任務是對政治人物的餽贈。許多文書都有記載,每當新年、端午、八朔〈註5〉、重陽、年終等等重要節日,毛利家都會贈送禮物給政壇人士,收籠絡結好之效。從豐臣秀吉時代的文獻裡,常見毛利家收授白銀的記錄,幾乎每年不間斷。且舉一例如下〈《毛利家文書》第九六七條〉:
  為年頭之祝儀太刀一腰銀子百兩到來悅思食候猶施藥院木下半介可申候也
  正月廿六日〈秀吉朱印〉
    羽柴安藝宰相とのへ
除了對政壇上層人物的餽贈,也不乏用白銀交結各界人物的情況,例子多不勝數,在此不再累贅。

  此外白銀是戰時必需的軍用品。軍隊打仗需要糧食,然而一年只有一兩次農穫,當軍隊需要長期作戰的時候,隨時出現軍糧短缺的情況,需要臨時調動軍糧,這時候可以用白銀換購糧食;萬一有盟軍受敵人圍困,不便支援,也可以送贈銀子,給盟軍就地向商人買糧。其中一個例子在羽柴秀吉攻略因幡鳥取城之前,曾動用大量金錢買斷因幡國內的糧食,以致圍城時守城兵無糧可食〈請參考第三章第十二節〉。又例如天正年間對宇喜多軍作戰時,美作祝山城被宇喜多軍圍困多時〈請參考第三章第九節〉,但是美作國內山路崎嶇,難於運輸,毛利家只好給予白銀兩枚當作支援,讓城將就地買糧,也可收穩定軍心之效。這些都是白銀在軍事層面的實際用途。

  關原合戰後,毛利家移封防、長,石見銀山也因此被德川政權接收,毛利家從此讓出銀山的控制權。

  註〈1〉:銀山主要由兩座山峰組成,主峰仙之山標高五三七米,銀礦量最多;山吹山標高四一二米,古人說「得到山吹山等於控制整個銀山」,它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在其周圍的諸多山谷,亦含有豐富銀礦。開採事業在江戶時代達到最高峰,銀產量高達當時全世界的三分之一。

  註〈2〉:聖護院擁有門跡寺的資格,作為總本山,它與三寶院共同統轄全國修驗道的寺院,最盛時期在全日本擁有約二萬座末寺,地位崇高。

  註〈3〉:錦直垂乃武士的公家服,穿在鎧甲裡,是尊貴顯赫的象徵。在桃山時代以前是十分罕有的例子。

  註〈4〉:亦有一說為早在嚴島合戰前的天文二十二年〈1553年〉已經攻下猿掛城。

  註〈5〉:八朔即八月一日〈舊曆〉,原是農民習俗,為能夠收穫早稻而酬謝神靈,現在還有些地方保留這個傳統,每年八月一日舉行「八朔祭」。古代日本,武家和公家都會在這一天送禮給別人,感謝對方過去一年的照顧,其意義類似現今流行於西方國家的感恩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